男女剧情人物分别是【国立,三中,铜仁】的抗战谍战,都市,仕途,求生小说《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》,由网络作家“南岳清水湾”所著,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欢迎阅读!本书共计228237字,135章节,更新日期为2025-07-07 09:24:18。目前在本网 【nqing.net】上连载中。小说详情介绍:铜仁国立三中,即当年的贵州中学,自1938年4月始建至1946年6月,历时八年。抗战时期收容爱国流亡师生,为国家育才,推动铜仁文教发展。师生多来自沦陷区,虽处山河破碎困境,仍淬砺奋发,教学质量一流,会考列全国同类校之冠;师生不忘国耻,积极投身抗日救亡,部分志士为进步事业献身。从该校走出的师生,日后成为国家骨干、专家、企业家等,桃李满天下。为此,发布此书,铭记历史,很有意义。
《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》精彩片段
为了阻挡日军向武汉、西安推进,于6月12日在郑州中牟等处炸开了黄河大堤,
滚滚黄河水既阻挡了日军的推进,却又形成了大片的黄泛区。当时由于年纪尚小,
没有体会到离乡背井之滋味,一旦离开父母家乡,就产生了思亲思乡之情。这也没有办法,
只得跟随收容的人员及逃难的人群走。当时传说:北方人到南方水土不服,
吃饭喝水放点家乡的土就不会水土不服了。
所以在郑州时暗暗地弄几把郑州的土装在破衣口袋里,哪知由于颠簸走动,
到汉口时带的家乡土都撒光了,心中很是惋惜,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愚昧无知。
从郑州搭火车驶向汉口,一路上见到的多是军车来来往往,也有从前线运下来的伤兵。
在火车上的生活是够困难的,吃饭睡觉没有定时。小便只能站在火车门口,
别人得拉着你的身子防从行走的车上掉下来。大便就更困难了,车一停下来,
首要任务就是大小便。一听火车头叫声,不管大小便完不完,都得急忙上车。
由于我们是向后方逃难的难民车,这种车最不吃香,见车就得让路,
所以走走停停也不知道从郑州到汉口走了多长时间。
武汉当时是抗日军、政、商业、交通运输的枢纽,
军人、商人、难民、流亡学生、伤兵员、难童……等都云集在这里。
我们这些从战区和沦陷区收容来的难童在武汉集中后,分批分组向西南大后方疏散。
我们多天不洗澡,衣服破烂,在汉口首先搞个人卫生。为了防止传染病发生,要打预防针,
小男孩一律剃光头,妇女一律剪短发,对妇女来讲,剪成短发也是一场“革命”,
不少人剪成短发后流了眼泪。我们难童穿的衣服都是募捐来的,所以衣服长长短短,
大大小小五颜六色。但当时我们年纪小,所以也没觉得不好意思。困难的是穿草鞋,
因为北方人从来没有穿草鞋的习惯,所以鞋带系得紧时勒脚,疼得受不了,
系得松时又易滑脱,还易磨泡,干脆光脚走路方便。我们被分批送上轮船或拖轮的大木船,
每批400至50...
小说《 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 》试读结束!